字号

学术讲座—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思路

发布者:科研处发布时间:2025-11-18浏览次数:10

讲座题目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思路
主办单位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
讲座人刘敏讲座人
职称
正高主持人梁开斌
讲座类型社会科学讲座对象全校师生时间2025-11-22 15:00
地点模拟法庭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会长。主要著作有:1.《当代中国的民事司法改革》(独著),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年版;2.《裁判请求权研究——民事诉讼的宪法理念》(独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3.《原理与制度:民事诉讼法修订研究》(独著),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4.《诉权保障研究——宪法与民事诉讼法视角的考察》(独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5.《中华人民共和国家事诉讼法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书》(第一作者),法律出版社2018年版;6.《当代中国的家事司法改革:地方实践与经验》(主编),法律出版社2020年版。 在《中国法学》《法商研究》《法律科学》《法学评论》《法学》《清华法学》《政治与法律》《当代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90余篇。
讲座
主要内容
刘敏教授将结合自己法学学术研究、司法实践的丰富经验,为我们带来题为《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思路》的讲座。本讲座将围绕以下方面展开: 我国民事司法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构建公正、高效、权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事司法制度。其核心思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以保障当事人程序基本权为最高理念,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优化诉讼程序、加强诉讼引导、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确保司法活动严格遵循法律,实现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的统一,切实提升司法公信力。二是深化诉讼制度改革,提升审判质效。全面贯彻立案登记制,降低诉讼门槛。深入推进案件繁简分流,优化司法资源配置,实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加强和规范在线诉讼应用,依托智慧法院建设,推动司法模式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有效减轻群众诉累,提高纠纷解决效率。三是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强化诉源治理。通过完善诉调对接机制,鼓励和引导当事人选择调解、仲裁等非诉方式解决纠纷,形成司法审判与社会解纷力量优势互补、协同共治的格局,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