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学术讲座—非线性光学功能材料测量技术与光计算

发布者:科研处发布时间:2025-11-18浏览次数:10

讲座题目非线性光学功能材料测量技术与光计算
主办单位生物与化学研究院
联合主办单位
讲座人宋瑛林讲座人
职称
正高主持人郑婵
讲座类型自然科学讲座对象全校师生时间2025-11-21 09:00
地点南区6号科研教学楼113会议室




教授,1984-1994年先后在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4年留校工作。2004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2012年建立苏州大学-微纳非线性光学研发中心。2013年先后入选“姑苏创新创业人才计划”和江苏省“双创计划”。主要从事非线性光学测量技术、光计算、先进光学感知技术、光开关、激光防护、光学非线性功能分子设计等研究。发明了一系列高时空分辨非线性光学技术:4F非线性相位显微成像技术、泵浦探测TPO技术、高灵敏度非线性折射测量技术、时间分辨非线性相位成像技术、单发脉冲飞秒时间分辨技术、光学分幅相机技术等。先后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重大科技专项项目课题、国防预研项目、JKW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等。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省部级科技奖励7项。作为主要作者在国际杂志等发表被SCI检索收录研究论文500余篇,他引万余次;获得中国发明专利授权近40项。出版专著一部:“光学非线性测量新技术——4F相位成像技术”。
讲座
主要内容
光计算特别是光学人工智能已发展为光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大光学非线性系数的光电功能材料是是制造低阈值超快光子器件与光子芯片的关键之一。光学非线性测量技术是探索研究光学非线性功能材料与超快光子器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本研究组从1990年开始学习并应用Z-scan技术,开展光学非线性功能材料与光子器件研究与合作。经过数十年的学习与探索,成功开发出系列基于相位调制原理的光学非线性测量技术,攻克了瞬态非线性折射的符号测量、高灵敏度非线性折射测量、微纳尺度非线性折射测量等技术难关。这一系列非线性光学技术包括:双4F非线性相位成像技术、反射4F非线性相位成像技术、时间分辨非线性相位成像技术、微区原位4F非线性相位成像技术、测量瞬态非线性折射和吸收的泵浦探测TPO技术以及单发脉冲时间分辨技术等。本报告将回顾系列新型光学非线性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汇报其基本原理,重点介绍这一系列技术在无机半导体晶体、薄膜、有机分子与有机半导体等光电功能材料与超快光子器件研究中的应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