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题目 | 基于古代城镇建筑探析空间营造的中国传统智慧 | ||||
|---|---|---|---|---|---|
| 主办单位 |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 ||||
| 联合主办单位 | 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 ||||
| 讲座人 | 龙彬 | 讲座人 职称 | 正高 | 主持人 | 杨昌新 |
| 讲座类型 | 社会科学 | 讲座对象 | 全校师生 | 时间 | 2025-11-17 14:00 |
| 地点 | 逸夫楼2楼学术报告厅 | ||||
| 讲 座 人 简 介 | 龙彬,男,工学博士,重庆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注册城市规划师。现任重庆大学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城乡统筹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长期致力于城乡发展历史与遗产保护规划、山地及生态城乡规划设计等领域的研究,学术成果丰硕。他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主编《中国古代山水城市营建思想研究》等专著4部,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在理论联系实践方面,龙彬教授主导完成了包括“重庆西沱镇云梯街修复设计”在内的多项重大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其研究成果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005年) 和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005年) 等重磅奖项。龙彬教授还担任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民居建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重要学术职务,并于2018年受聘为湖南科技大学“湘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在学界和业界均享有崇高声誉。 | ||||
| 讲座 主要内容 | 本次讲座,龙彬教授将引领我们穿越历史时空,深入中国古代城镇与建筑的肌理,解码其中蕴含的深邃空间营造智慧。龙教授将指出,中国古代的聚落绝非简单的建筑集合,而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下的有机生命体,其空间结构深刻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社会与宇宙的独特认知。 讲座内容将分为几个层层递进的层次展开: 首先,从宏观格局阐释“象天法地”的规划思想。 龙教授将结合典型案例,如依循山水脉络而建的重庆西沱镇云梯街、遵循礼制与风水理念的古都长安与北京城,揭示古人如何通过“相土尝水”、“辨方正位”来选址立基。这种将自然山川作为城市骨架的营造方式,不仅构筑了独特的城镇风貌,更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形成了天然的生态调节系统与令人安定的空间归属感。 其次,从中观组织剖析“礼乐相济”的空间秩序。 讲座将深入中国古代城镇的内部空间,分析如何通过轴线、街巷、院落等元素,将儒家的社会伦理秩序(“礼”)与人文情感关怀(“乐”)完美结合。从城市的里坊制到合院建筑的尊卑布局,空间成为维系社会结构的载体;同时,曲折的街巷、开合的广场、节点处的亭台楼阁,又为市井生活注入了节奏与情感,实现了秩序与活力的统一。 最后,从微观匠艺解读“匠心独运”的营造技艺。 龙教授将把视角聚焦于具体的建筑营造,揭示如何运用榫卯、斗拱等技艺,实现结构的柔性与耐久性;如何通过巧妙的布局、建材的选择(如木构架的通风防潮、夯土墙的保温隔热)来适应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展现出卓越的被动式节能与环境适应性智慧。 总结与启示部分, 龙彬教授将系统提炼中国传统空间营造智慧的核心——一种强调整体性、适应性、可持续性的生存艺术。他将强调,这些穿越时空的智慧,并非尘封的历史标本,而是为当今城乡建设中面临的特色危机、生态挑战、社区归属感缺失等问题,提供了宝贵的“中国方案”与灵感源泉。重新发现和借鉴这些智慧,对于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地域风貌的现代城乡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