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学术讲座—国家语言能力的建设与当前任务

发布者:科研处发布时间:2025-05-12浏览次数:10

讲座题目国家语言能力的建设与当前任务
主办单位人文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
讲座人苏金智讲座人
职称
正高主持人邓晓华
讲座类型社会科学讲座对象全校师生时间2025-05-13 10:30
地点南区演播厅




苏金智,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赵元任全集》编委,两岸语言文字交流与合作协调小组成员,福建闽江学者讲座教授,甘肃政法大学语言与法律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澳门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顾问,中南大学国家语言推广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语言学会会长(2012-2016),多次组织国际和全国性社会语言学学术会议。1997年国务院办公会议批准的“中国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调查办公室副主任,主持调查业务工作,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立法调研和起草。已发表专著多部,其中独著4部,合著5部,主编(包括与人合作)教材和论文集十多部,在国内外重要报刊《中国语文》《中国语言学报》《外语教学与研究》《语言文字应用》《民族语文》《中国社会语言学》《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English Today(剑桥大学出版社)等刊物和高校学报上发表论文150多篇。目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的国家语言能力比较研究”的研究工作。
讲座
主要内容
语言能力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素质和发展,关系到人类的文明和社会进步,也关系到国家的安全、繁荣与发展。国家语言能力是处理国内外事务所需要的语言能力,是个体语言能力、政府部门语言能力和国家语言管理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实力的一种表现。个体语言能力是国家语言能力的基础,也是国家话语能力的基础。国家话语能力既是治理能力的体现,也是国际话语权获得的象征。国家语言能力理论体系以语言能力概念系统、国家语言能力概念系统及其分析工具、评价标准是为主要构成要素。 国家语言能力研究属于应用社会语言学的范畴,具有交叉学科性质。本讲座在介绍国家语言理论框架和以前提出的国家语言能力建设任务的基础上,根据语言智能发展的新趋势,提出当前中国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应重点关注的三项紧迫任务:(一)提高人工与机器的多语转换能力;(二)提高个人与政府机构识别虚拟空间真假话语的语言能力;(三)提高虚拟空间的国家语言法制建设能力。其中,提高多语转换能力的关键在于处理好语言形式多样性与语义知识同一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