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学术讲座—雕塑创作的分析和方法

发布者:科研处发布时间:2024-11-21浏览次数:10

讲座题目雕塑创作的分析和方法
主办单位设计学院
联合主办单位
讲座人蔡建晓讲座人
职称
中级主持人杨涛
讲座类型社会科学讲座对象全校师生时间2024-12-21 14:30
地点南区教学实验楼103




生于泉州,2000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福建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工艺美术师,国际雕塑联盟ISSA资格认证,中国城市雕塑资格认证。惠安雕塑研究会副秘书长,石材协会总监事,多次策划艺术展览及组团访问世界各国艺术家工作室,2004年中国惠安雕刻艺术大赛评审,主要代表作《不可触及》、《威镇海门》,现为职业艺术创作者。
讲座
主要内容
1、雕塑文化 以中国历史和欧洲历史的雕塑为案例,讲述雕塑创作的历史沿革及发展。分析雕塑创作的主题,主题可以来源于现实生活、历史文化、个人情感等多个方面。在确定主题后,艺术家需要进行深入的构思,包括雕塑的形态、表情、动作、空间布局等。 2、雕塑创作的具体方法 2.1、材料选择 雕塑的材料选择对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效果有重要影响。常见的材料包括石头、木材、金属等,不同的材料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例如,石雕、木雕、玉雕等都有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和工艺特点。 2.2、创作技巧 雕刻和塑造是雕塑创作的主要技术手段。艺术家需要根据草图或模型进行逐步的雕刻和塑造工作,不断调整和完善雕塑的形态和细节,在雕刻和塑造过程中,艺术家需要不断对雕塑进行调整和完善。这包括形态的调整、细节的刻画以及光影效果的处理等方面。 雕塑创作不仅需要基本的雕刻技巧,还需要考虑作品的视觉观赏效果。这包括体量、尺度、透视和视觉错觉的纠正,以确保作品在环境中显得和谐。此外,雕塑的表现形式多样,如圆雕、浮雕和透雕等,每种形式都有其独特的艺术效果和应用场景。 2.3、雕塑在环境中的应用 雕塑作品通常与空间和环境发生联系。艺术家需要考虑雕塑如何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形成和谐统一的视觉效果。雕塑在环境美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其形式、位置和数量都会影响整体环境气氛。例如,居住区雕塑应注重创造富有活力与感染力的休闲娱乐环境,而园林雕塑则用于美化园林,成为雕塑与园林结合的产物。 雕塑创作是一个综合性的艺术过程需要艺术家具备深厚的艺术素养、精湛的技术水平和敏锐的观察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创新艺术家可以创作出具有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的雕塑作品。